当前位置:首页» 三全育人 » 安全教育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全校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 2025-01-18 09:16:32

各位家长、同学们: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各类诈骗手法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常常利用假期期间学生以及家长放松警惕的时机,针对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法治观念不深的特点,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甚至威逼利诱学生沦为电诈犯罪的“帮凶”。为进一步筑牢反诈意识防线,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请各位家长、同学们认真阅读此信,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01学生易受骗案件常见类型

刷单返利诈骗

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任何要求垫资的刷单都是诈骗。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诈骗

请勿轻信网络上发布的免费游戏皮肤(装备)领取广告,诈骗分子通常以“受害人未成年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不解除冻结就会起诉”等理由恐吓受害人,逼迫受害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

买卖游戏账号装备诈骗

售卖游戏账号装备进行私下交易,需要先行缴纳保证金等费用的都是诈骗。

游戏防沉迷解除诈骗

游戏防沉迷系统无法破解,凡是声称可以破解防沉迷系统的都是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先是邀请受害人加入所谓“明星粉丝群”,后冒充成“公检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称粉丝群“涉嫌泄露或侵犯明星隐私”,要对群内所有人进行查证,如不配合将“被逮捕”“影响征信及学籍”,恐吓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进行转账。

或是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主动添加学生好友,以学生玩的游戏里有诈骗团伙、QQ被举报、涉嫌违法犯罪等为由,要求学生配合调查,否则家长或本人将面临刑事处罚,进而诱骗未成年人使用本人或家长手机在骗子的指令下操作转账。

冒充老师收费诈骗

凡是在班级群中以“老师”身份索要学费、班费引诱家长扫码转账的,要通过多种途径仔细核对对方身份,无法证实身份的都是诈骗。

虚假购物诈骗

凡是低价出售商品,不通过正规平台进行交易,直接转账不发货的都是诈骗。

02“电诈工具人”常见形式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和互联网账号等,并以此牟利。

使用自己或他人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为诈骗分子提供非法资金转移的“跑分”洗钱行为。 

通过同时打开两部手机扬声器,一部手机通过网络软件接通诈骗分子,另一部手机拨打指定电话,帮助诈骗分子完成电话转接。

诈骗分子招募兼职“话务员”,要求以固定话术剧本,冒充客服人员拨打指定电话,将受害人引流给诈骗分子。

通过传播虚假广告链接到微信群、朋友圈等,或是发送诈骗短信给指定电话,帮助诈骗分子引流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用“帮助取现、日赚千元”的噱头招募人员,要求从指定银行账户取现转移到其他账户并以此获利。

利用在路边赠送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行人扫码或者拉人建群,帮助诈骗分子引流实施诈骗。

03警方提醒

妥善保管好您个人的银行密码、支付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不要轻信任何宣传免费送游戏皮肤或游戏道具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不要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的皆是骗局。

不要轻信网络上随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加强对孩子反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实名登记认证,打开来电预警功能,有效屏蔽诈骗电话,定期查看防诈文章及全国最新诈骗案例,增强自身“反诈免疫力”。

请广大同学与家长共同学习以上内容,共同携手,不断提高反诈意识和能力。同时,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石,切实有效遏制涉诈帮信违法犯罪的发生。最后,祝家长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同学们天天向上,健康成长!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

2025年1月14日 

 

供稿:安保处

初审:陈 辉

复审:谢石生、谢方军

终审:曾柳娟、黄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