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 2021-12-06 10:42:06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福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福安市委、市政府及福安市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在202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获一等奖作品1件、二等奖作品1件、三等奖作品1件,其中一等奖作品进入国赛;在202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比赛中,学校16个赛项33名选手代表宁德市参加比赛,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赛项荣获省一等奖,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电子商务技能、手工制茶(扁形绿茶)、手工制茶(红条茶)、中华茶艺(团体)六个赛项荣获省二等奖,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竞赛荣获省三等奖;学校选送的《公共艺术(音乐篇)》被确定立项省级思政示范课程;在2021年第七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暨第五届黄炎培海峡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选送作品《畲族文化——赋能手工花茶》获得金奖;在2021年的高职分类考试中,学校801名学生参加考试,各专业600分以上共51人,其中8名学生进入本科录取分数线,779名学生进入专科录取分数线,上线率达97%。
根据《关于做好2022年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1〕37号)和省教育厅部署要求以及《宁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宁教职成〔2021〕19,将本校2020—2021学年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65年,校址设在福安市坂中职专北路105号, 分为三个校区:主校区(坂中)、西部康厝校区和北部潭头校区,是一所由福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立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中国陶行知实验学校和福建省文明校园。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数4229人,占地面积89570.2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151.34平方米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30903417.5元。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办学理念,以“笃学业、强技能、修品行、扬心志”为校训,注重“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校风、“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教风和“知行合一、学有所长”的学风等三风建设,牢牢把握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且坚持“平等、合作、创新、共赢”的准则,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和“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协同育人,正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信誉高、家长学生满意度高、教职工幸福指数高的福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
1.2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 4229人,比上年度增加 762 人。学校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定期深入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开展调研,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其中,2020—2021学年毕业生总数为980人,比上年度增加94人。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总数335 人,专任教师 292人。其中2020—2021学年教职员工总数比上年度增加28人;专任教师总数比上年度增加45人;“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总数65人,比上年度增加4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比30.13%,比上一年度下降3.8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2.05%,比上一年度下降0.38%。
  1.4设施设备。
  学校遵循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其中,2020-2021学年生均校园占地面积21.18,比上年度减少4.6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4.46平方米,比上年度减少0.9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307.50元,比上年度减少1235.43元;纸质图书数81652册,比上年度增加8152册;电子图书数142640册,与上年度一样。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以“快乐德育 体验成功”的快乐德育模式为主线,以“爱我福安 从我做起”实践活动和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活动为契机,围绕“三爱三节”,引导全体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立我校社会实践制度,并开设综合实践课,组织社会实践和研学实践。建立了福安市幽兰家庭农场、榕头村等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时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带领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法制宣传教育,进行“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网络安全教育和预防“校园欺凌、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公约,提高防水、防电、防火等自救能力;开展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技能节等四节活动;开展先进班集体评选、校园之星、文明宿舍、优秀舍长、优秀督导队员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其中,学校2020-2021学年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数20人,比上年度多1人;德育管理人员数42人,比上年度多7人;学生文化基础课合格率为98.50%,比上年度提升1.65%;体育课专任教师数14人,与上年度一样;美育课专任教师数21人,比上年度增加3人;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4.4%,比上年度下降1.89%。并且,在2021年宁德市和省级技能竞赛中,学生取得优异成绩:37名选手参加宁德市十七个项目选拔赛,最终共15个项目34名选手代表宁德市参加福建省技能大赛,获得省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13人,宁德市一等奖10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6人,共计60人次。
2.2技术服务。
  学校通过优势专业与区域产业相结合,专业名师与企业技师相结合,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应用和服务17个,科技“三下乡”活动5次;为机电、电子、按摩器等企业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创收300多万元;与企业协同创新,开展“智能制造”研发、单片机技术研发,教师在研发过程中申请专利2项.
2.3在校体验。
  学校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满意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办学各方面的意见,并且积极开展以“五乐五心”为核心的“快乐德育体验成功”的德育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和“批评式”教育方式,建立以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新模式,一切德育活动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和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快乐、升华品质的同时体验成功。“我感恩,我快乐”,通过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爱心。“我做主,我快乐”,通过开展心育社、畲歌社、茶艺社、船舶社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心。“我展现,我快乐”,通过“四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践行,我快乐”,通过志愿者活动、校外德育基地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我动手,我快乐”,通过技能竞赛,校内外社会实践,文明风采竞赛等,培养学生的自强心。超过96%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5%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方面满意度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6%的学生对在学校安全方面满意度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同时,通过问卷调查2019级和2020级部分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都达98%。
2.4资助情况。
在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大力指导下,学校认真做好中职生免学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工作,通过政策落实、制度配套、管理人员相对固定等举措,成功构建了学生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各项目申报过程中,学校实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正确领会文件精神,准时录入资助系统,做到零误差,确保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努力服务好每一个学生。
2021年春季发放国助金248人次,发放金额24.72万元;秋季预计发放国助金236人次,预计发放金额23.6万元。2021年春季享受免学费学生2957人,免学费金额531.65万元;秋季享受免学费学生3158人,免学费金额756.91万元。2021年秋季申请2020-2021年度中职国家奖学金4人,预计发放金额2.4万元。
2021年政府资助:申请“政府励志助学金”大学新生72人,每人申请金额5000元。2021年校级资助:截至10月份,校级资助支出共计24.62万元,其中奖学金7.09万元、困难学生补助与助学金17.53万元。2021年社会资助:截至10月份,“浩德助学金”受助学生18人,代发放金额,4.32万元。
2.5就业质量。
2020-2021学年学校毕业生总数980人。其中,就业(含升学)人数为980人,比上年度增加94人;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为15人,比上年度少了11人;在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200人,比上年度少了213人;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96.7%,比上年度上升了11.4%;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95%,比上年度上升1%;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满意度95%,与上年度持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人数461人,比上年度减少274人。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县城、本地区,以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初次就业平均起薪2110元,较上年有小幅度提高。
2.6职业发展。
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本领通过德育课程、班会主题教育、开展讲座和社团活动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2.7升学情况。
学校在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同时,狠抓升学,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其中,2020-2021学年,通过职教高考升学人数838人,比上年度增加158人;通过中高贯通升学人数72人,比上年度增加34人;通过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人数1人,比上年度减少1人;升入本科院校人数11人,比上年度减少1人;升入高职高专院校人数828人,比上年度增加158人。
3.教育教学
3.1专业建设。
学校重视专业建设的规划、调整及优化,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高校教师、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参与的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完善专业建设工作章程和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开设的专业能对接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2020-2021学年学校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事务、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美容美体艺术、音乐表演、幼儿保育等14个专业,申报了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航空服务两个专业,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吻合度高。同时我校机电技术运用专业群通过申报并批准成为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校。学校还对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会计事务和工艺美术等8个专业中开设了3+2联合办学。
学校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学校重新制定了2020-2021学年三年制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对接了和高职联办的各五年专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3.2教学改革。
学校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平台建设,拟申购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重视教学资源库、优质特色课程网站、网络课程网站建设,继续补充建设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教学资源。学校对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进程进行全面规划,通过自主开发、共同开发方式,建设各学科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微课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数字资源覆盖专业及核心课程
学校通过教学活动的举办深入贯彻“三教”改革精神,加强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1+X证书制度试点情况中每周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呈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展周报,制定2021年汽车运用与维修、金税财务应用1+X工作计划,完成2021年汽车运用与维修1+X考评50人、金税财务应用1+X考试任务50人,组织专业组申报幼儿照护技能等级证书;选送郑林靓、林巍立老师参加2021年第四期湖南金职伟业举办的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及考评员培训。
3.3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
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进行统筹考虑,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教师评聘、考核等制度,通过企业实践、校内培训、校外引进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数,设定教师数额、岗位数和岗位任职条件,聘用教职工。其中,2020—2021学年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381人,比上年度增加28人
学校根据“十四五”规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通过育训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
加大对教学名师的培养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学校加强对赵斌、曾柳娟、林建书、陈辉、林伟赠、陈珊、陈美玉、林英等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人的培养,积极安排以上老师参加集中研训,提升水平。
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帮助教师成长。学校在期初进行新教师入职培训,入职后落实青蓝结队师徒传、帮、带工作,2020-2021学年共结对师徒52对,既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也包括了青年教师对中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的带动,切实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有2名新教师参加中小学新入职规范化培训。
落实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壮实师资队伍。先后选派1名教师参加闽台师资联合培养、5名教师参加“职教国培”福建省2020年中职公共基础学科骨干教师培训、4名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培训、2名教师参加机械类中高职衔接师资培训、1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3D打印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等。
实行全员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通过集中培训、教研组研修等方式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整校推进,安排4位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省级干部调训。
深入开展交流研讨,教研活动有序进行。2020年我校承办了宁德市中职学校教学研讨暨闽东北四市一区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聚焦课堂,以应用为抓手,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安排骨干教师参加了2020年莆田市中职学校教学研讨活动;安排6名教师参加了省职业教育教科研组专题研讨会,为教师发展提供大平台。
鼓励教师进行教科研,成果丰硕。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本学年申报了2个省级课题、6个福安市课题;有5个省级课题、2个福安市课题正在研究中,5个宁德市级课题结题;教师积极撰写论文,2020年教师公开发表CN期刊论文 17 篇,在2020年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举办的职业教育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中,共有5篇论文获奖。
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教。校教师参加2020年宁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教师教学能力,取得了一金二银二铜的好成绩,并获得最佳组织奖。参加2021年福建省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一个作品参加国赛。
3.4质量保证。
学校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十四个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相关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按每两年进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研,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学校组织专业组教师进行调研论证,重新修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学校网站对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学校还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中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职生,建立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选修课、顶岗实习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比例1:2安排课程,其中专业实践课时不少于总学时三分之一。面向行业企业,对接职业岗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由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理实一体化新型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成立2020-2021学年教学诊断和改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各小组成员每月参加推门听课至少5节次,并对教师授课进行点评,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总结。学校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良性运转。其中,2020-2021学年学生文化基础课合格率为98.50%,比上年度提升1.65%。
3.5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规范教学管理,按照“办学行为五规范”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有教学进度表、教师业务登记表、教研组活动记录表、实验实训计划表、随堂听课制度、师生座谈会制度、教师成果奖励制度等。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学校制定的2020-2021学年实施性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做到实践性教学课程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合理安排教师课程,规范作息时间,规范教学用书的征订和管理,同时在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中继续优化,深化对学生多元的评价体系。每学期组织做好期中和期末的常规检查。坚持“四查一听”,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查教案、查作业、查教学进度、查教学效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听课,开展推门听课,随时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坚持“三个务必”:务必抓好课堂纪律;规范上课;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和专业课抽考制度。为了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都会指定一门文化课作为学校统考科目,每个专业会抽一门专业课作为技能抽考,通过考试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比,做好各年级的考试质量分析,除此之外学校还把技能等级证考试和技能竞赛情况也纳入考核范围。
学校规范学生管理持续加强学生自主化管理建设,积极实施个性化教育。具体举措包括:1.切实加强学生会及班干部的管理和指导。组织好学生会及班团干部民主选举工作,引导学生会成员及班干部积极开展工作,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水平。2.加强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管理,落实学校提出的社团建设目标。完善社团活动章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要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每月一个教育主题。形成持续性完整性的德育教育体系,让学生在体验中找到责任定位,学会责任担当,促进知情意行和谐发展。4.抓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加强四大秩序和五大习惯的培养和管理,让学生在学习秩序(课堂和晚自修)、生活秩序(就餐文明)、活动秩序(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休息秩序(午休、晚睡)等方面知规范、明要求、能自律。同时强化个人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勤俭习惯、健康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未来。各班级要组织“人生有追求”、“小事养美德”、“校园无纸屑”等多种专题教育活动,促进班风、学风和学生优良习惯的形成。5.利用学生成长管理平台促进管理。从学习、思想、生活等多维度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作为学生工作管理的数据依托,通过合理的数据整理、流程梳理、业务分解,通过将信息数据化、业务流程化、工作系统化,优化学生管理策略,稳步提升学校学生管理质量。
学校规范财务管理,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政府会计制度》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出纳、记帐、审核手续齐全,科目设置合理,使用正确,原始单据凭证合法,内容完整,符合会计达标要求,并按时编报财务报表及年度财务预决算报表。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各类收费标准,强化了对收费票据的管理和监督,按规定领用、使用票据,专人购领、保管、缴验、发放,并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进行保管。
学校规范后勤管理,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高设施的服务能力,强化校园环境全面整治工作。加强食堂饮食卫生管理,严格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坚持日常检查和膳委会定期检查制度。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
学校规范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完善和修订各项安全工作预案。积极开展防校园欺凌、法制、交通、消防等安全教育活动和防火、防恐、防震减灾等逃生演习,定期对学校校舍、消防设施设备、校园周边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一年来,学校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互联网接入带宽250M;数字校园管理平台的功能覆盖教务、人事、教学、财务、财产、学生、后勤等日常管理;满足日常信息化管理需求。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校企合作建设紧紧围绕“四个是”的原则推即“组织管理是保障、互惠共赢是驱动、优势互补是手段、学生成才是目标”。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学校在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订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为形成实训基地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校企一体运行机制描绘了行动路线。
邀请兄弟院校专家团队传授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组织教师走访参观青拓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大支柱产业,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交流等,学习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专业教师深入调研,走访了福建怡和电子有限公司、福建微龙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和意向、需求,找出校企双赢的切入点和合作点,为校企合作提供第一手的建设依据。
4.2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通过灵活的办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就业方向更直接,提高对口就业率。根据合作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技术要求,本专业经深入研讨,与企业合作共办“现代学徒制”,即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加深学生的职业素养,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长效运行。
4.3学生实习实训。
学生实习实训,通过校企共同制订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经专家认证后,全面推行“5S”管理,对接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对接企业的真实环境,将企业文化有效的引入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与就业相对应工作环境中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实现环境育人。其中,2020-2021学年,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比例达到56%,比上年度提升3%。
4.4集团化办学。
通过集团化办学引领示范,提供服务,辐射周边,利用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县域职校提供专业支持,辐射周边。(1)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功能,为福建怡和电子有限公司、福建微龙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3)学校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当作学校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成立了职业鉴定中心,为企业培训员工,开展了电工、钳工、导游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年度共完成企业员工培训1905人日。
5.社会贡献
5.1人才支撑(服务地方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加快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搭建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平台,学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认真开展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1)在社会培训方面截止10月份我校完成培训1905人日,涉及家庭教育、茶艺、康养护理、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等专业,利用教学资源和经验优势,重点发挥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2)2021年经过校级选拔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37名选手参加宁德市十七个项目选拔赛,最终共15个项目34名选手代表宁德市参加福建省技能大赛,获得省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13人,宁德市一等奖10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6人,共计60人次。
5.2社会服务。
(1)培训服务
2020年我校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紧紧围绕我市的产业特色和用工需求,重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本着面向社会,服务百姓,掌握技术,改变生活,因地适宜,因人施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操作技能的培训方式,使参加培训的学员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截止10月份我校完成培训1905人日,涉及家庭教育、茶艺、康养护理、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等专业,利用教学资源和经验优势,重点发挥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文化传承
通过“水密隔舱”船模制作非遗传统项目,进行文化技艺传承,创新发展,让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通过“坦洋工夫红茶技艺非遗传习社”进行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
  (3)典型案例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特色项目
——非遗“水密隔舱”文化技艺传承典型案例
  一、活动背景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
我国历史上是个航运大国,有着发达的木船设计和建造技术。我国古代的木质船舶驰骋于各大江大洋上,但由于一些外部和自身的原因,目前我国的木船制作技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木船修造技艺不同程度的面临后继无人、生存艰难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依托我校建设“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特色项目——非遗“水密隔舱”技艺的传承的契机,举办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兴趣班。为推进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研发衍生产品,发展相关产业,增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产业产品的能力,尽一份力量!  
二、活动目标
 开展福安木船修造技艺和非遗“水密隔舱”制造技艺的传承活动,使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得以延续保护。让学生了解“水密隔舱”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技艺,实现传统文化技艺的创新和优良文化的继承发展。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
  第一,启动阶段
主要任务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加学生对福安民间船舶概况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活动方法
·聘请民俗专家开展“福安民间船舶修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主题讲座
·开展“福安民间船舶知多少”信息收集大赛
预期目标
·初步了解福安民间船舶的发展历史
·形成活动细则和活动资料集
·做到学校尽人皆知,校外有一定影响
 
  第二,开展阶段
  (1)调查研究福安木船修造技艺
主要任务
·了解福安木船的历史沿革
·了解福安木船的修造技艺及发展现状
·探讨如何传承与发展木船技艺
活动方法
·走访民间艺人
·到造船基地——沙岩实地考察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到图书馆翻阅历史文献
·到福安市区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
预期目标
·进一步了解福安民间船舶的发展历史
·了解青少年对福安木船技艺的了解及兴趣
·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2)进一步了解福安木船技艺
主要任务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加学生对福安木船技艺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活动方法
·聘请木船技艺传承人——张发坤老师开展“福安沙岩村木船修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主题讲座;
·组织兴趣班学生实地参观考察福建白马造船厂;
·组织兴趣班学生到福州马尾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预期目标
·比较全面地了解福安木船修造技艺,特别是木船的“水密隔舱”技术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立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的传统文化神韵
  (3)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主要任务
·聘请工艺美术大师——郑文祥师傅担任我校外聘教师,开展第三课堂——联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技艺的传授,了解古老木质船舶的构造原理和“水密隔舱”的基本制造技艺,掌握制作木质船模等技能,增加其今后就业的机会,扩大其择业面。
·制作传统船模及其衍生品
活动方法
·以课堂的形式,通过口授和实践学习船模制作
预期目标
·初步掌握制造船模及衍生品的制造技
  第三,成果展示推广阶段
主要任务
·编写校本教材
·制作船模
·参加地方文化传承作品的展示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比赛
活动方法
·与有关专家合作编写校本教材
·选送船模作品参加比赛
预期目标
·完全掌握舢板船模制作技艺
·初步掌握“水密隔舱”制造的繁杂工艺
·完成校本教材编写
·通过创新性传承非遗技术,让“传承”生利
 
四、条件保障
为顺利地推进福安传统木船技艺进校园活动,我校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赵斌为组长,校党总支部副书记吴国武为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该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调整充实福安传统木船技艺进校园活动小组成员名单:
顾  问:李健民、张发坤、阮清武
组  长:赵 斌
常务副组长:吴国武
成  员:林建书、张乾锋、谢方军、倪国宝、钟 声、杨 岚、 吴朋兴
2.队伍保障
依托我校建设“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特色项目——非遗“水密隔舱”技艺的传承,建立了相应的人才资源库,逐步形成一支兼职船舶专家、民间传统船舶工艺师傅和校内青年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船舶行业指导下,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一支文化素养较高,创新意识较强和具有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五、活动效果与呈现方式
(1)效果:活动过程学生参与兴趣极其浓厚,师生的船模制作技艺不断提升,已掌握造船的基本工序,具备今后转岗的能力。同时,为地方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
(2)呈现方式:
①师傅考核:师傅通过对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及作品效果进行评分。
②比赛:我校船模作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全国三等奖;省二等奖;并参与十四届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作品展示。
③媒体宣传:福安电视台、宁德电视台、福建东南卫视、福建电视台、央视等多家媒体对我校“非遗水密隔舱技艺的传承”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④教育部、省、市等专家到我校考察参观船模实训室,了解学生船模制作学习情况,给予了肯定评价并提出宝贵意见。
通过制造传统木船模型及衍生品并开展“生利”活动,让活动得到更好的展现和发展。
郑文祥师傅的传统木船模型参加各级竞赛展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个人也荣获各个级别的荣誉称号。
  六、总结与思考
  通过开展“非遗水密隔舱技艺的传承”活动,师生利用第二课堂时间积极参与船模制作技艺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水密隔舱”船模型制作要领,通过学习传承,师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与企业共同培养民间技艺相关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帮助福安市锦天润工贸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升级。然而,目前我国“水密隔舱”木船修造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如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机制,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拓展传承范围和途径,形成合力,真正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福安职业技术学校船舶社活动剪影
郑师傅站在船模边给学生讲解福船的基本构造
郑师傅教授我校教师船模制作工艺
 
 郑文祥师傅个人荣誉
郑文祥师傅获奖作品
 
  5.3对口支援。
  学校对口交流,结对帮扶。根据《宁德市教育局关于2020年选派优秀教师赴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小学支教及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我校选派张劲钧、林英、龚春华、林颖、郑林靓等五位教师参加周宁职专对口校际交流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师徒结对、互送观摩研讨课等形式,提高周宁中专的师资水平;2020年8月21日至22日,在周宁职专召开“福安职业技术学校——周宁职业中专学校2020—2021年度班主任培训暨德育交流研讨会”, 在赵斌校长的带领下,我校26位班主任及部分德育工作者来到周宁职专,进行帮扶、校际交流活动,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促进两校间密切交流;为贯彻《闽东北四市一区教育局关于推进落实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学校拟选派5名骨干教师对接莆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帮扶协作工作。
5.4服务抗疫。
疫情防控期间,校多名师生在防疫一线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党员、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我校老师导演的抗疫公益短片《勇敢的心》在学习强国平台宣传,并获得福安市第二届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6.国际合作
目前学校暂未开展此项合作。
7.举办者履责
7.1经费保障。
  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2020—2021学年,年生均财政拨款4200元,与上年度持平。截止至2021年10月学校共收到免学费拨款1288.56万元和各项专项资金28万元,分别为闽财教指[2021]41号关于下达2021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16万元和闽财教指【2020】46号省职业教育发展资金12万元。学校投入31.82万元用于教学楼空调加装线路改造、投入351万元用于学校扩建、投入4.925万元购置2台打印机和3台戴尔服务器、投入37.264万元购置1000套课桌椅237套钢木床和8套讲台桌、投入26.68万元纳税申报实训教学系统1套、投入34.88万元购置学生成长评价系统平台、投入3.07万元购置移动板房4间、投入3.52万元购置了测温门禁设备、投入3.96万元购置教学比赛摄像头等、投入3.47万元购置空调台、投入16.32万元购置平板电脑台、投入2.4万元进行实训楼前排水系统改造、投入3.79万元进行实训楼一、五层电缆维修、投入24.76万元购置网络空调安全实战平台实训平台、投入5.85万元进行消防标线和道路标线工程、投入3.6万元购置校园书吧、投入3.61万元进行元旦午会舞台搭建。
7.2政策措施。
  学校构建“党建引领、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社
会参与”的治理结构。根据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明确“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议事范围、议事程序,重大事项均提交校党总支部会议或校级领导班子会议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切实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实现依法治校、依章管理,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
学校推行绩效工资改革,着力构建符合教职工成才规律、导
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清理规范学
校津贴补贴发放,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 主要问题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但仍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1)校园面积严重不足,办学规模难以扩大。
根据《职业教育法》第二十四条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规定,中职学校“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的要求,福安职业技术学校主校区现占地面积55994㎡(84亩),2021年秋季在校生达3160人(75个班级),校园面积至少应达到103989㎡(156亩),尚缺47995㎡(72亩),校园和校舍面积严重不足,目前校内仅为58个班级,17个班级因教师和教室不足,安排在外定岗实习。康厝分校区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现占地15665㎡(23.5亩),2021年秋季在校生1588人,但因学校场地严重不足,有9个班400多名学生(含200多名寄宿生)借用福安三中的教学楼和宿舍。北部分校区潭头中学占地26.8亩,在校生901人(初中206人)。福安职业教育发展硬件环境短板突出,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严重不匹配。《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福安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8755人,2023年初中毕业生9433人,2024年初中毕业生10066人。根据普职比大体相当原则,2021年中职生源为4377人,2024年将达到5033人,而福安市职业学校可提供学位数1660人,其中:福安职业技术学校学位数1000人,福安职业技术学校分校康厝校区400人,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潭头校区学位260。福安市职业教育学位严重缺乏,许多初中毕业生将无法在本地学习,对今后本地企业人才需求将产生极大影响。
2)部分专业教师紧缺,结构性缺编问题大。
根据《职业教育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六条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编制标准等问题的暂行意见》(闽委编办〔2007〕210号)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按我省普通高中县镇标准(即员生比1:13)核定,每班再加0.3个编制”。按此标准,福安职业技术学校主校区目前在校生3160人,班级数76个,测算教职工编制应为265人。目前学校在编教职员工仅142人,缺编123人(含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等)。加之近几年公共基础课教师退休较多,教师缺口更加严重。康厝分校区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师资力量紧缺,2020年学校教师编制102人,但目前在编教师62人,缺编近40%,其中专业教师缺编21人。北部分校区潭头中学编制74人,在编45人,缺编29人。三所学校今年缺编173人。随着近几年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缺编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专业教师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靠外聘,一方面给学校办公经费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另一方面外聘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3)无法精准对接需求,产教融合有待加强。
根据《职业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涉及发改、财政、税务、人社等部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需要上述部门协同联动、主动作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够明晰,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政策配套制度措施保障仍不完善,鼓励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融通发展,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双重要求等方面存在认识上模糊和偏差,个别专业和课程设置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现有校企合作大都停留在合作开办订单班、冠名班和顶岗实习的层面,校企合作缺乏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政策性制度保障,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存在职业院校“一头热”与企业“一边冷”的现象,造成职业院校只能开设一些通用型的技术专业,无法举办面向特定企业的技术专业,导致很多企业找不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人。
8.2改进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1)优化整合资源,强化规划建设。
一是尽快出台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方案,打破部门界限、隶属关系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把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二是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引导人们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市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督导评估。重视职业学校建设,做到科学规划论证、合理选址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针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学校校园规模太小、校舍严重不足、学位非常紧张等问题,加快推进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扩容选址建设,争取在坂中乡炉洋村征地扩容100亩,启动建设炉洋新校区。大力推进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和潭头职业中学扩建项目的建设力度,在市民职中校园南侧征地80亩,力争2021年完成选址,2024年完成建设,确保职业教育学位数满足需求,为当地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三是完成福安职业技术学校转型,以福安职业技术学校为核心,统筹市内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协调发展,普职比达到1:1。四是依托福安市“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的品牌,将福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龙头,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并借助福建省闽东卫校牌子,开办护理等医学类专业,培养大批当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技能型实用高素质护理专业等医学类后备人才,主动服务地方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发展。
2)强化队伍建设,打造职教团队。
一是有关部门应重视我市职业学校缺编问题,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公开招聘、动态管理”的编制管理模式,拓宽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的渠道,认真组织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招聘工作。二是研究制定较为灵活的用人政策,对学校急需的专业教师,可在组织、人社、教育、监察等部门全程指导监督下,允许用人单位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自主招聘,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待遇。同时,按《福建省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落实兼职教师专项补助,有效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能工巧匠、技能大师等高技能型人才参加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四是把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统筹安排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进修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则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尚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五是实施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专业(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程,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大专业带头人、骨于教师和精英团队的培养力度,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和区域职业教育中的领军人物。
3)拓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一是市政府要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从顶层设计上按照《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和《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的具体要求完善制度,确保校企合作可操作、可落地,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培养、储备、输送体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名师带徒模式,使学习、就业、发展的衔接更为顺畅,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和挖掘高技术人才,为企业节省人才培养周期和投入成本。三是出台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对校企合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在项目建设、享受租金减免、税收依规给予减免、政府补贴、授予荣誉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
2021年11月26日